御书房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软饭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5

分卷阅读165

    城感觉又活了过来。

如果不洗这么一下,用不了多久,这人身上准保是一股子汗臭味,累积得多了,那叫一个酸爽。

宋城他们两个走到镇上邮局的时候,邮局还没开门呢。

早起就空着肚子,

不过邮局旁边的大食堂倒是开了门,好些个在乡政府上班的就在大食堂里吃饭。

宋城搜摸了半天,总算在身上搜出半两粮票。

“走,咱进去吃点!”

李达本来想推辞,不过一想宋城马上就是身怀十块巨款的大作家了,吃他一顿也没啥。

半两粮票在食堂里,买了一大碗稀饭,两个野菜饼子。

虽然都是野菜饼子,但镇上大食堂的就是比他们自己做的好吃。

宋城又要了个空碗,把稀饭倒开,一个端着半碗,就着野菜饼子,稀里糊噜地造完。

这半两粮票其实也是当初小铃给宋城的。

但不吃这一顿,怕是又要晕倒,所以宋城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吃完了这顿热乎的,肚子里有了东西,感觉身体就没那么虚了。

两个人从大食堂出来,走了几步就到了邮局,正好赶上邮局开门。

一位老师傅慢悠悠地拎着暖水壶走进邮局,俩人赶紧跟在后头。

“王师傅,早啊!”

老师傅抬眼瞧了瞧,是他俩,不紧不慢地点点头。

“是你们啊!是来拿信的?”

说着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猛地抬头看向宋城。

“你就是宋城吧!你收到了省报社的信!”

他们这个邮局,管的是全乡的通信。

全乡十几号大队,收到的信啊啥的都从他们这边过,他分类的时候就都要扫一眼从哪来的,这不就看见宋城的信了么。

宋城这个人他认得,经常有县里给他发的信。

听说这是福来大队的小秀才,笔杆子,写的文章经常上报纸的,上通信站广播的。

这一回居然还是从省城来的,他当然就重点关注了。

在交给大福村人的时候,还专门给那个拿信的的提了下,让他拿好可别弄丢了。

“是啊!宋城收到了省报社的录取信,他写的要登在报纸上连载呢!”

宋城还没说话,李达先抢先嚷了嚷了出来,一脸洋洋得意。

好像写出上省城报纸的是他一样。

“啊呀!真的呀!”

老师傅也大吃了一惊。

“啊?宋城你这可是太厉害了!”

“省报社啊!什么时候的报纸,那可一定要看看!”

现在订报纸杂志之类的都是通过邮局,哪怕老师傅一分钱不花,也能把所有的都看全了。

要不这年头在邮局工作,那绝对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的铁饭碗呢!

老师傅这声音一高,原本坐在柜台后的其他人听见了也都围了过来。

“什么省报社?什么?怎么回事?”

老师傅指指宋城,“就是这个福来大队的小宋,有名的笔杆子!那个欢欢喜喜奔小康,你们都听过的吧,就是小宋写的……哎哟,真是不得了,现在都能在省报上写了!咱们乡也要出一个大作家了!”

四五双眼睛都盯着宋城瞧,就跟看猴子似的,宋城就算是见过大场面的,还是忍不信脸红害臊。

“没有那么厉害的,就是个小中篇,只有五六期就完了。”

一期八千多字,六期就是五万来字。

这点字数,对于宋城那个时代,动不动就几百万的大长篇来说,实在是不够看的。

但通俗和能上官媒的,那出身上就完全不同,日后的发展道理也完全不同。

据宋城知道的,就有好几位通过官媒最后成了全国知名的大作家,作品流传于世,拍成影视,甚至还能拿到国际大奖。

但全国那么多爱写作的文艺青年,最后成名成家的也就那么些个而已。

原身有才华是绝对有的。

善于抓住热点,紧跟风头,原身的政治嗅觉比他的文笔要强得多。

就原身的质量,宋城看着还算可以,但故事性和合理性都差了点。

原身之所以能上,其实还是有内幕的。

虽然是原身的,原身的运作,但被夸的是他,他就觉得臊得慌。

“还有五六期!”

一个中年女同志瞪圆了眼睛,发出惊呼。

“是啊,连着半年名字都上省报……这个小宋同志也太谦虚了吧!”

老师傅笑眯眯地看着宋城,仿佛在看着自家成了器的儿子。

“这要是我写的东西能上省报,别说五六期了,就是能有二三十个字,那也美死了!”

说话的也是个小青年,小青年还戴着副眼镜,显然是个有文化的。

女同志瞄了那小青年,“你可算了吧!你就给咱们邮局写个工作总结,还有好几个错别字!”

小青年挠了挠头,“哎呀,赵大姐,你就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吗?”

他倒是脸皮厚,被笑话了还能来跟宋城套近乎,“小宋同志是吧,能不能教教我呀,你写有什么诀窍没有呢?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有没有拜老师的?”

宋城几乎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一个学计算机的宅男,年轻的时候看过一点消遣的,让他写他哪会?

还介绍经验呢?

幸好还有个给力的队友,李达就往他前头挤了挤,大声说笑。

“各位同志们,先给宋城取了汇款,咱们再慢慢说,好不好呀!”

他就知道到了这儿,准是这样。

别说邮局了,说不定过两天,乡里的□□知道了这事,都得欢腾开。

“哦,对对对,可不是有稿费的吗!”

“来给我吧,我来办!”

看着邮局同志的热情万人,李达目光闪了闪。

这也就是宋城今天上了省报,算是个作家了,才有这么优厚的待遇,要是换成普通村民或者是知识青年,那态度可没这么好,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

十块钱被贴心地分成了一张五元的,一张两元的,一张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