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言情小说 -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

分卷阅读36

    光。

“你经义熟练,背书的功夫已成,但还远远不够。只有对每个字烂熟于心,才能读透圣人微言大义,做出锦绣文章。”

顾仪来回choucha考量了顾玉成之后,就开始让他默经义。

不是直接全文默,而是顾仪念一句,他在下面写一句。一开始还是对上下句,后来就变成了各种截搭题。

科举取士数百年,每次考试都考经义,然而要考的书就那么多,少的几千字,多的数万字。只要死记硬背,几十年水磨工夫下来,一般学子都能考中明经科。即使成不了秀才,也能背出个童生。

为了防止考题重复,同时增加难度,考官们也是奇招百出,渐渐就演变出了截搭题,什么长搭、短搭、有情搭、隔章搭、无情搭等等,把四书五经的句子割得支离破碎,考验学子对经义的熟练度。

顾玉成自认是熟练工,也被考得头昏眼花脸色发青。

特别是无情搭。这一类型堪称填空题的终极加强版,将一本书不同章节的不相干词句合在一起,能把人看懵。

比如“其所逝矣岁”,考的就是,分别出自篇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和篇中的“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答题人先要能断句,然后拆出三个词,才能答出出自哪里及上下句。

这种还算好答,如“君夫人阳货欲”之类的,稍有不熟便要出错。

真正的无情无义。

顾玉成背得两眼发花,对五经四书的熟练度迅速增长,一开始还要仔细思考才能对出来,大半个月后便能脱口而出。

“不错,如此县试便无虞了。”顾仪满意颔首,“从明日起,便教你对对子吧。待学完对子,就能做文章了。”

他这个学生收得真不错!

虽然基础比不上从大家族学里出来的人,但非常勤奋,进度明显。最重要的是对他这个老师言听计从,交待的作业永远精心完成,还能举一反三,自己加点功课。

又通透又勤奋,只可惜不会作诗。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待他调.教一番,便能有个吟诗唱和的弟子了。

清平县文风不盛,镇日里只能和谭思德连诗对句,不过十几天他就借口公务躲开,真真可气!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在七点~

超感谢订阅的小伙伴,比心233

记得用app哟,最划算

第25章背书&礼物(三更)

顾玉成不知老师对自己有这般高的期望,还在苦苦和对子做斗争。

这种对子并非里的“马蹄秋水,虎尾春冰”、“日月一生易过,乾坤万古长存”等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而是从四书五经里面选出词句来对,考的还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譬如“君子周”可对“小人比”,都是出自,就非常简单。但这种题目基本不会出现在科场中,即使县试的小试也会从不同书目里挑选词句,再要求用其他书里的句子来对,从七八字的短句到长短句,跨度大且容易出错。

顾玉成对了两天,便开始将能对上的句子分别摘抄记录下来,攒了特别厚实的一大本。以这个本子的记录为基础,再次精简和筛选,没几天就出了个相当完整的习题集。

他捧着习题集背诵的时候,被顾仪瞧见,问了两句后又神色复杂地走开。

顾玉成不明所以,见老师没有反对,便继续背诵。靠着这种精准度极高的复习方式,比顾仪预料中更早地跨过了对句阶段,开始诵读名家文章。

这时候就体现出老师的作用了。

顾仪不但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珍藏了许多书,挑挑拣拣给了顾玉成十来本,让他熟读即可。

“这些文章再好,科场也不能照着抄。你每日多家诵读几遍,体会其中文脉气理,能在自己文章中发挥一二,就是有所得了。”

顾仪将书给出去,交代顾玉成不可懈怠,就驾车出城游玩去了。

顾玉成:“……”

他这个老师真的很随性了,以至于偶尔让人觉得,要不是他曾经上过十几年学,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学习方法,为了生存又自制力很强,是万万跟不上这种教学法的。

或许是因为顾仪天资聪颖,又教惯了族学里培养的学生,所以才进度这么快吧。

毕竟科举取士的淘汰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顾仪能成为二甲传胪,智商自然远超常人。

他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被老师放弃。

怀着这般强烈的学习信念,顾玉成回到家就开始翻看这十几本书,发现里面夹了三本顾仪的文集。

顾玉成:“……”

这必须得熟读并背诵!

.

顾玉成日夜苦读的时候,豆浆和豆花已经从兴隆酒楼的特产,变成了整个县城的头号小吃,并迅速在周边村镇流行开来。

特别是倒霉遇上蝗灾的宁安镇。

宁安镇与隔壁应县接壤,前阵子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小镇上空飞过后,茅屋上的草都去了一层,更别提庄稼了。

也就是黄豆太硬,才剩了不少。其余细粮粗粮,几乎被蝗虫一扫而空。

这种程度的灾害,远不到能让朝廷赈灾的地步,村民们只好勒紧裤腰带硬撑,一个个饿得面带菜色。

本以为要熬不下去,谁知县令大人派人过来,将人都集中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征用了几口石磨,将圆鼓鼓的大个儿黄豆倒进磨眼儿,就磨出了雪白的豆浆,还将豆浆点成了豆花!

热腾腾的豆花下肚,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场跪地痛哭,感谢县令大人救民于水火。小孩子不知事,端着碗还要再吃,大人们嘴里骂着,脸上的颓丧之色却一扫而空。

黄豆是粗粮,又硬得很,煮熟特别费柴火,他们家里都多多少少存着些呢!

有了这简单易学的法子,宁安镇灾情立解。谭县令一时间官声大振,连城门口收进城费的箱子,都有人特意多塞几个铜板。

有得必有失,兴隆酒楼的豆花生意就一落千丈,但孙长厚也不发慌。因为有个毛脚伙计点豆花之后就跑出去上菜,锅盖上又压了东西,竟是机缘巧合下做出了豆腐。

初时以为这东西坏了不能吃,还是贾老三灵机一动想到了顾玉成,就切了一大块跑去问。

顾玉成收了豆腐,回了菜谱。孙长厚试验过后,兴隆酒楼很快就推出新菜品,还开发了豆腐汤,颇受欢迎。

赵崇还找人仿照顾玉成当初的画,在门口左右各立了两张新的,无论豆浆豆花还是豆腐旁边,都写了浓黑的“正宗”二字。

反正都知道方子是他家献的,“正宗”俩字写得不虚。

“一个方子有什么可惜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