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言情小说 - 荣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56

分卷阅读656

    吧?”

董世杰扶额,“你就不能不这么聪明吗?哪怕是装做糊涂,也好啊!”

董如意笑道:“我要是装了糊涂,那你如何复命,要不转达一下我的意思?”

董世杰拿过董如意手中的短枪,“是,那侯爷就说一下,您的意思吧?”

董如意哈哈一笑,“本侯买地建房怎么了?

本侯再买地,再建房,那也是捐了几十万担粮食的。

至于那些个说风凉话的,他们紧衣缩食的银子呢?藏着掖着做什么,怎么不见他们往外捐?

要是哪个真觉得日子太清闲了,尽管过来寻不自在,本侯在府里待的还怪无聊的呢。”

董世杰叹了口气,“这事,就不是我能管的。”

他说着扔出手中的短枪,随后一个侧空翻翻到了院中。

董如意叹了口气,她不过忙了两个月,董世杰就练了这么一手。

她这一冬,也没学会刚刚董世杰做的那个接枪的侧翻。

董如意又从武器架上抽出一支短枪。

她走到中央,同样耍了起来。

这套枪法是他们一起学的,如今董世杰已经比她耍的还要好了。

同样的招式,同样的节奏。

香兰牵着赤红,看着有些痴了。

赤红打了个响嚏,香兰回过神,她摸了摸赤红的头,喃喃道:“你嫉妒什么,能每日的看着、陪着,就已经是福气了。”

二人练完武,梳洗后便去了董如意的内书房。

董世杰拿起董如意桌上的书册,“你怎会看这个?”

他拿起的是一本兵书。

董如意道:“想看就看了。”

董世杰看着董如意,一动不动。

董如意扶额,“我错了,我说实话还不行吗?”

第六百二十七章大事

不知何时开始,董世杰越发的难骗了。

董世杰坐下,“愿洗耳恭听。”

董如意叹了口气,“我觉得晋王爷传来的战报不妥。”

董世杰惊道:“什么?晋王爷...怎么会传假战报回来。”

董如意扶额,“不是你想的那样。”她拿过一个盒子,放在董世杰面前,“这里面是抄来的战报,和同战报一起送回来的家书。”

董世杰震惊,晋王爷的家书怎么会在这里?

他看着董如意,直到董如意朝他点了点头,他才打开了木盒。

里面放着的正是晋王写给晋王妃的家书。

一开始还好,可是后面的这一封,晋王的语气向是在交代后事。

董世杰不解道:“这明明就是大捷啊,可为何晋王爷的家书,会如此呢?”

董如意摇头,“我就是弄不明白,才想着翻看兵书的。”

董世杰道:“我和你一起找原因。”

董如意没有反对,虽然她知道重点不在这,可她是真的找不到原因。

太阳渐渐的升起,香兰换了新煮的茶水,低声道:“少爷今个是要留下用饭,还是回夫人那边用饭?”

董世杰头也没抬的嗯了一声。

董如意看着董世杰,然后又看向了香兰。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或许...晋王府同夏侯府的关系同他们一样呢。

“香兰,你去晋王府找晋王妃,问问晋王爷同夏家是不是有什么,是外人不知道的关系;

还有...再问问晋王世子,当初晋王离京前,我同他说的那些话,他是不是如数的转达给晋王爷了。”

“奴婢这就过去。”香兰说着向外走去。

半柱香的功夫,香兰便赶了回来。

“小姐,晋王妃和晋王世子来咱们府上了。”

董如意猛的站了起来,“他们人在何处,快带我过去。”

晋王出征不在京中,代王府内连个主事的女主人都没有,按道理两府这样的情况,晋王妃无论如何是都不该来代王府的。

当然...除非...出了大事...

董世杰跟在董如意身旁,“到底发生了何事呢?”

董如意道:“应该是夏家那边出了问题,具体的要问了才知道。”

偏厅内,晋王妃正襟危坐,萧瑞征立在一旁,二人焦急的看向门口。

董如意刚出现,晋王妃就站了起来。“如意,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她和晋王夫妻多年,晋王的异样,她如何不知。

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她恨极了自己的无能。

在她琢磨了许久后,她去找了庆王妃。

庆王妃也不懂晋王的意思,更何况这样的事,她也不好胡乱猜测。

因这段日子,庆王没少提起董如意,庆王妃第一个想到了董如意。

晋王妃不知道董如意的厉害,可她却想起了香兰。

这才有了今日一事。

萧瑞征上前,给董如意行了一礼,“对不起,我把你之前同我说的话,说给了母妃。”

董如意拍了拍萧瑞征的肩膀,“没事,此一时彼一时,咱们还是先说说伯父同夏家的事吧?”

晋王妃点头道:“按道理这场仗是不该有问题的,夏家同晋王府渊源颇深。”

董如意的心咯噔一下,果然同她想的一样。

“只是这事说来话长...

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官家子弟想要从军的,必须去西南大营历练一番。

我父亲和夏老侯爷,王爷和夏侯爷,就是在西南大营历练时认识的。”

董如意沉默了。

萧瑞征道:“母妃,这不可能啊!父王比夏侯爷小那么多?他们怎么会在一处呢?”

这事他是知道的,他十五岁后也会去西南大营。

可从他和夏明瑞的年龄来看,他父王要比夏侯爷小很多。

董世杰道:“是啊,瑞征是晋王爷的嫡长子;夏明瑞是夏侯爷的嫡长子。从他们的年岁来看,夏侯爷和晋王爷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董如意解释道:“夏老侯爷当年的冤案,耽搁了夏侯爷从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