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天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3

分卷阅读93

    苏钢冶炼法之后,华夏的钢铁业就一直领先世界,这种冶炼法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还有厂子在使用,可见这种冶炼法的先进。

曾经有外国专家说过,“在中世纪,除了中国,没有什么地方能供应足量的铸铁和钢。”

然而就在英国人发明出焦煤炼铁技术后,使得西方国家在钢铁冶金技术上迅速发展,超越了华夏,最后使得英国用煤和铁武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虽然自己很多后世的东西都只知道大概理论,但是华夏从来都不缺能人志士,只要自己通过报纸提出理论,总会有人能够研究出来的,这样潜移默化几年,即使短时间推动不出大夏的工业革命,但是总会对国家有好处。

之后的日子宁云晋便不得闲了,先是配合文禛派来的人辨认出焦炭,接着他就开始和内务府、户部、通政司派来的人联系,开始制定办报纸的章程。

由于是皇上亲自督办的,这些官吏倒也没多为难宁云晋,加上他的银子攻势,各个衙门都一路为他大开绿灯。手续资料齐全之后,印刷便更不用宁云晋犯愁了,这年头活字印刷术早已经大量运用,多的是印刷熟练工。

冯成志暂时被任命为的第一任社长,之前他雇佣的那些人则成了第一批记者,宁云晋自己可懒得管这摊子事,不过由于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安排定稿,只得先客串一下主编。

短短十天时间宁云晋主编的第一份报纸就印刷了出来,每份只卖一钱,这个低廉的价格让内务府和户部的人都觉得太低了,这什么时候能回本呀!

可惜他执意如此定价,又有皇上为他撑腰,其他人也拿他没办法。他们却不知道,在宁云晋看来这个价格都太高了,这年头一两半银子或者说一千五百钱左右都能够普通平民一年生活,报纸卖得太贵可不利于他的计划。

由于现在的交通问题,除了京城以外,其他省会城市宁云晋都采用的是合作经营模式,由通政司和提塘将一份排版好的报纸发送到各地,然后由当地协作的报馆进行印刷与派送,平均每三日出一次刊,偏远的地方日期顺延。

为了这种合作方式宁云晋还特地将广告分为了全国版和地方版,地方版的广告由当地报社自己招商,广告收入大夏杂报上收三成。

第一期的全国范围内卖出了近万份,这个购买量听起来虽然很多,但还是让那些官老爷们十分失望。毕竟没赚什么钱,唯一的广告收入还只有闻香居的。

不过等到第二期第三期销量成倍翻升之后,所有的人都开始笑得合不拢嘴,要知道这可是成本极低的长期收入,日复一日累计起来利润极其可观。

由于这是官方批准的第一份娱乐性报纸——可以确定短期内都是垄断的——直到皇帝不差钱,新奇的行文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商家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至第二年起广告收入也越来越多。

宁云晋自从弄出这摊子事之后就忙得团团转,他实在是佩服那些穿越书里面只要上下嘴皮一碰便可以做甩手掌柜的人。

真正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光是要找到一个能够领会自己精神的主编他就花了一年功夫,又带在身边好好教导了一年才敢放手让他独自cao作。

等到宁云晋好不容易轻松一点,明年又要参加科考,为此建亭先生还特地托人带了封信,直言若是不能连中三元就别说自己是他的学生,弄得宁云晋亚历山大,这种碰运气的事情哪里是自己能确定的。

天授十八年八月初九,终于年满十二岁的宁云晋信心满满的步入了乡试考场,开始他的科举之路。

第63章

虽然只是乡试考场,贡院前却也是人头涌涌,要不是他们出门得早,并且是骑马而来,只怕也要被堵在外面了。

过了警戒线之后,长随书童们都不能再跟随,宁云晋拎着家人给自己准备的篮子,排队等候检查。

队伍很长,入场前的防作弊搜查有特别严格,小吏们不敢松又检查得格外的仔细,目测还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他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长龙,不期然看到远处高头大马上的父亲与哥哥。

这只是第一场乡试而已,家里并没有全员出动,只有宁敬贤和宁云亭送他到考场。看看天色,他们再不走可要迟到了,宁云晋便朝两人挥了挥手。

宁敬贤颔首微笑,宁云亭则对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两人这才调转马头朝着皇宫走去。

路上他们遇到了宁府为宁云晋准备的马车,这会儿还卡在路上动弹不得,宁敬贤便交代车上的秦明务必要在贡院外面等着,以防意外。

送走了父兄,宁云晋这才沉下心来在脑海中回忆这一场的考试内容。乡试一共要考三场,第一场是以、、各做文一篇,再写一首五言八韵诗一首。

自天授年间开始八股文的字数要求由原来的六百五十字改为了七百字,对他而言三篇作文的压力不大,关键在于诗上。

以他这种被建亭先生点评为比打油诗水准高一点的水平,要想写出让考官眼前一亮的诗作着实不容易,因此分为紧张这一关。

备考的时候宁云晋就已经绞尽脑汁写了几首诗作,虽然这些诗已经属于超长发挥,但是没有一首能像达到白居易那的章法严谨、朗朗上口,千古绝唱果然不是常人能及的水平。

只有在这时候他才格外郁闷,人家穿越能随便抄诗默写之类的名作,可惜自己穿的年代太近,实在没有好诗下手了。

就在他担心诗作的出题会不会太偏时,拿着名册的小吏唱名道,“下一个宁云晋。”

“到。”

宁云晋连忙应了一声走上前。他这脆生生地一声,使得周围的人终于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将视线聚集在他身上,纷纷小声议论着。

宁云晋一直坚持的每天一杯牛奶起了作用,他的身高已经接近一米六,远远高于同龄人。他的相貌又生得极佳,即使是在昏黄灯光下皮肤也像是透着莹莹玉光。

他只是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单衣单裤,头戴最简单的缁撮,却出色得与周围的人似乎格格不入。光是站在那里宁云晋便如同一副最动人的山水画,让人有些自惭形秽不知不觉地站得远离他两三步开外。

“这孩子生得真好!”有赞叹的。

“这么小的年纪只怕是家里捐的秀才吧!”有人感叹,“看他的家境一定很不错,大户